10月24日,自治區葯監局發布《廣西壯族自治區中藥配方顆粒質量標準(第三批)》的公告,公布並實施土鱉蟲(地鱉)、大薊炭、馬鞭草等43個中藥配方顆粒質量標準,至此,廣西中藥配方顆粒質量標準達到255個品種。加上國家葯監局已公布的200個國家中藥配方顆粒質量標準,廣西可生產的中藥配方顆粒品種達到455個,基本滿足廣西中藥配方顆粒生產和臨床使用的標準需求。
廣西是最早開展中藥配方顆粒試點省份之一。2021年2月10日,國家葯監局等四部門聯合發布《關於結束中藥配方顆粒試點工作的公告》,要求中藥配方顆粒應符合國家藥品標準,無國家藥品標準的,應當符合省級藥品監管部門制定的標準。建立完善的標準體系是規範中藥配方顆粒發展的重要基礎,為加快制訂符合新的國家技術要求的中藥配方顆粒質量標準,自治區葯監局積極開展調研、座談,並結合廣西實際,制定《廣西中藥配方顆粒質量標準制定工作程序及申報資料要求(試行)》,優先選擇市場急需、供應量大且滿足臨床組方配伍需要的品種,建立實施“企業申報、專家審評、公示、發布”的工作機制。同時,廣西首次採取通過專家審核,採納認可區外已發布省級中藥配方顆粒質量標準的形式制訂廣西中藥配方顆粒質量標準,加快標準制定進程。自2021年12月發布老鸛草、矮地茶、青風藤(青藤)等第一批178個中藥配方顆粒質量標準,2022年7月發布水蛭(螞蟥)、白花蛇舌草、荔枝核等第二批34個中藥配方顆粒質量標準,2022年10月發布第三批土鱉蟲(地鱉)、大薊炭、馬鞭草等43個中藥配方顆粒質量標準,累計發布255個中藥配方顆粒質量標準。(李建忠)